2007年3月12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墙内热学《论语》囚子如沐春雨
本报记者 蔡亮

  央视的《百家讲坛》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和她的《论语心得》一时红遍全国。有趣的是,这股“论语热”如今也吹入了大墙。在浙江乔司监狱,《论语心得》被当成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,成为服刑人员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。“之乎者也”也成了囚子们当前最热门的话题。
  最早把《论语心得》作为教材引入大墙的是乔司监狱六分监狱三监区。三监区领导在观看了央视《百家讲坛》后,觉得于丹对《论语》的讲解深入浅出,内容却很丰富,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。考虑到《论语》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监区领导决定做一次尝试:购买一批光盘和书籍,让服刑人员也来学学《论语》,听听于丹的讲解,从中接受一次传统文化教育。
  没想到这次尝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在观看了于丹讲解的《论语心得》之后,服刑人员的热情非常高涨,不少服刑人员在平时改造中都会经常叨念其中的经典论述。在随后进行的讨论中,大家纷纷提出,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新鲜又引人入胜,既通俗易懂又意义深刻,让人深受教育。
  随后,《论语心得》就被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材,很快在全监范围内推开。
  《论语》毕竟是先秦时期的古文,服刑人员能看懂吗?即便能看懂,又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吗?
  “一开始听说监狱组织我们学《论语》,我也很担心看不懂。看过以后才知道,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。”五分监狱的服刑人员张某高兴地说。他告诉记者,于丹讲解的《论语心得》,并不是普通的说教,更不是简单的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,而是通过许多富有哲理的小故事,来解释和分析论语中那些精辟的论述,所以让人理解起来很容易,又印象深刻。
  一些服刑人员表示,《论语心得》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,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得生动,另一方面就是其中的人生哲理包罗万象,不同层次、不同追求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理,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  《论语心得》教育开展了三个月来的好效果引起了乔司监狱管理层的高度关注。“我们认为,这种教育模式最关键的是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,而是一种启发式教育。它十分有助于培养服刑人员对伦理道德的深刻理解,重新做好人生定位。”乔司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何剑锋说。
  据了解,这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监狱的违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,一些分监狱的总体违规率同比都有下降,有的甚至至今没有发生过严重违规现象。